當最傳統的農牧行業遇上互聯網,如何撞出“火花”?在物聯網、大數據這些時髦概念的沖擊下,養豬業能否迅速融入,并接納這個全新的互聯網+時 代?11月15日,記者帶著問題與互聯網+O2O產融戰略頂層設計落地專家羅百輝進行了深入訪談,他認為我國養豬業必須走互聯網1.0、2.0、3.0并 行道路,著力推動互聯網技術、產業、應用以及跨界融合,全面實施“互聯網+”創業創新科技行動。
作為傳統行業,養豬場受疫病凈化、污染排放的限制,很多坐落于偏遠郊區或山區,而且豬場工作人員結構偏大,對互聯網的認知度低,這是豬場的普遍情況,針對這種情況,互聯網的融合會遇到阻礙,對此,您有何看法?
羅百輝:“互聯網+”的核心是匹配,是對資源進行有效的供需匹配。資源如果得以最大效率的利用,科學發展觀就成為一個可落地的價值主張。資源掠奪式的粗 放式資本主義就得以成功擺脫?!扒肮I時代”是個性化生產,以手工作坊為主?!肮I時代”是大規模生產,以流水線為主。
“互聯網時代” 是個性化智能化的大平臺生產,它帶有一絲手工作坊的影子,故而工匠精神抬頭。大平臺生產還能夠達到個性化,就必須智能化的匹配。大平臺是一種中介,但和過 去的中介不同的是,大平臺這種中介并不依靠阻隔供需雙方形成信息不對稱來賺錢(俗稱差價),而是靠有效匹配來獲取利益(其實是傭金)。
在歷經千人一面的大規模流水線生產之后,一個更能滿足供需雙方的個性化的大規模生產,隨著互聯網的極大滲透,已然到來。正如羅百輝在《新商業思維》里提到 “無處不在、無中生有、無可比擬、無縫對接、無限卓越”五無理念,伴隨知識社會的來臨,無所不在的網絡與無所不在的計算、無所不在的數據、無所不在的知識 共同驅動了無所不在的創新。
“互聯網+”不僅僅是互聯網移動了、泛在了、應用于傳統行業了,更會同無所不在的計算、數據、知識,造就了 無所不在的創新,推動了知識社會以用戶創新、開放創新、大眾創新、協同創新為特點的創新2.0,改變了我們的生產、工作、生活方式,也推動了創新2.0時 代的智慧農場新形態,引領了創新驅動發展的“豬工場新常態”。
這種新常態下,我國養豬業必須走互聯網1.0、2.0、3.0并行道路, 對偏遠山區而言,需要進行互聯網1.0補課、2.0普及、3.0示范,比如互聯網1.0補課可以用移動互聯網(手機、APP、微信等)自覺學習養豬專業知 識和技術,互聯網2.0通過移動互聯網從事微商城操作、“豬買賣”,伴隨電商下鄉與時俱進,條件成熟的可以搭建“豬生態”圈的3.0建設,進行綠色營銷, 為社會提供健康綠色的“豬飼料”、“豬產品”,與此同時,互聯網滲透與電商下鄉會像清晨的一縷陽光撒遍每一片鄉野,照亮每一個“豬夢想”。
稿件來源:豬e網